• ツイート
  • ツイート
  • LINEで送る

Story for you (中文)

继Day to day(100位日本作家以疫情为背景接力创作100篇微型小说或随笔)之后,讲谈社又邀请了62位作家为暑期中或因为疫情而丢了假期的孩子们献上62个故事,每篇约1000字。每天刊登一篇,自七月一日持续到八月三十一日。读者面向为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儿童和青少年。
如何给孩子讲述战争、灾难与死亡,一直是儿童文学创作的难题,很多对于大人来说不言自明的事情,当我们俯下身来讲给孩子听时,就要特别谨慎。
灾难发生后,我也尝试给五岁的女儿讲述疫情,但以失败告终。当然,高高在上的说教很容易,但我不想流于表面的知识灌输,给她讲解新冠病毒的来龙去脉,不希望女儿是从父亲口中知道疫情发生后的世间纷扰。我更希望她用自己的眼睛去看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,我相信即便只有五岁的她,也会很快感知:这段日子不平常。
收到讲谈社编辑发来的策划案时,他在邮件里说,这次的策划与面向大人的Day to day不同,主旨不是讲述疫情,而是讲故事给疫情中的孩子听,因此题材更加多样,既有现实中发生的故事,也有幻想、童话、推理等等。我突然感觉,这正是我期待的儿童文学:放飞孩子的想象,锻炼他们的五感,让他们自己去感知世界。
当孩子面对这个世界时,对世界抱着幻想,充满期待,能感受到忧伤、快乐、寂寞、恐惧、兴奋等,做一个情感健全、有血有肉的人,我觉得这就够了。
我希望我的孩子、我们的小读者,在面对世界时,能表达出他们的真实感受,不压抑自己的任何情绪。正像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柏叶幸子所说,我们都在忍耐,也在放弃,艰难的日子仍在持续。每天为孩子们创作一个千字的小故事,希望孩子们读了故事,会说出“好开心啊”、“好奇怪啊”、“好伤心啊”、“好可怕啊”等等,只要把这些心情说出来,就会心情舒畅,也会有所收获。
第一个故事是在童书界享有盛誉、被读者和媒体称为“日本童话女王”的柏叶幸子带来的《魔女芭菲友》,全篇没有提到疫情,但她告诉我们:在这种时候,我们要温柔地对待每一个人,无论对方是魔女,还是幽灵。
最后,关于翻译,项目组提前开了一个小会,制定了统一的翻译方针。就像儿童文学不是成人文学的简单化,儿童文学的翻译也绝不简单,不如说对文字要求更高。如果说成人文学的翻译,我们既可以站在作者一方,选择异化的翻译策略,也可以站在读者一边,选择归化的翻译策略。那么,在翻译儿童文学的时候,我们一定是站在儿童读者这边,选择更符合汉语习惯的归化翻译策略。因为对中小学生来说,母语思维和母语的学习远比外语学习更为重要。强势的母语思维与表达、开放的世界化眼光是他们长大后接受与理解异文化的基础,也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包容。我们的译文力求使用准确而归化的中文,用词端庄而不华丽,活泼而不轻浮,叙事流畅自然,富有韵律,节奏分明。
除互相校对外,我们这次还有幸邀请到三位第一小读者,他们分别是十二岁的小安、十岁的木瓜、八岁的月儿,每次都能收到精彩的反馈。我们的原则是,尊重但不迎合。
希望这些千字的小故事,除了给大家带来乐趣之外,也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很好的作文范例,为孩子的母语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译者如下:

岳远坤(北京大学助理教授)
廖婧(世纪文景文学编辑)
陈燕(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)
李筱砚(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博士在读)
蔡春晓(重庆师范大学讲师)
魏雯(重庆出版社文学编辑)
覃思远(天津师范大学讲师)
邱春泉(湖南大学助理教授)

助理:彭泽莲、段洵美(北京大学日语系翻译硕士)

写下上面这段话时,窗外响起毕业的歌声,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以来首次线上毕业典礼正在全球直播,又一批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,拥抱他们的未来。Day to day中,关注家庭教育、青少年成长的著名作家重松清的《比身高》中,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:无论社会怎么变,“孩子们都会长大”。
在这段困难的日子里,每个人都在忍耐,或者不得已而放弃了什么,但我们仍然满怀希望,希望让世界变得更好。也希望我们的这些故事,陪伴成长中的孩子们度过这个有些特别的假期。

岳远坤 庚子年仲夏于燕园东南隅